为什么听力损失多数是高频比低频严重?

发布:2020-02-10  
  • 服务介绍
在验配中心经常接待各个年龄段有听力损失的患者,通过检测听力发现,听力损失多数是高频区域比低频区域严重,武汉艺萌康复听力验配师就以下几个原因跟大家分享:

第一:外耳的漏斗状结构和弯曲“S”型耳道,此结构使得外界的声学物理发生了变化。从人类的耳廓及耳道对不同频率段的声音增益变化可以看出,在频率2KHz-4KHz范围耳道对声音增益最大。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率处,工业噪声位于低中频范围内相对恒定,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4KHz,所以最容易导致4KHz-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

第二:耳蜗螺旋状结构:声音从外耳道经听骨链传至内耳前庭窗,悬浮在耳蜗内的基底膜剪切运动引起其上的毛细胞电位变化,传至大脑皮层感受声音,耳蜗结构类似蜗牛呈螺旋结构,声波在基底膜上的传播方式是按物理学中的行波原理进行的。基底膜的最大振幅部位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即每一个频率的声波在基底膜上不同位置有一相应的最大振幅部位,高频声引起的最大振幅部位在蜗底靠近前庭窗处,低频最大振幅靠近蜗顶,中频在中间部分发生共振。因此,声音从高频到低频的传播途径均需经底部基底膜的振动,即高频段的基底膜相对容易疲劳,同时耳蜗底周基底膜毛细胞含有比顶端毛细胞更低的抗氧化酶,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药物出现的听力损失都为陡降型听力曲线。

第三:听神经音频的分布。听神经分布与耳蜗基底膜螺旋结构一脉相承,感受低频的神经位于中心,感受高频的听神经位于外周。外伤、缺血缺氧、疱疹病毒等理化环境的变化首先影响到高频。

人类的各器官功能取决于其生理结构,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最为常见,这种听力损失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为小声听不见,大声吵得慌;近距离说话还可以,远距离说听不清;安静环境下言语辨别还可以,嘈杂环境下听不清。武汉艺萌康复听力师建议这种听力损失患者尽早选配助听器,延缓听觉功能的快速衰退,提高大脑的分辨力。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老客网上看到的,谢谢!
发布者信息
联  系  人:容主任(商家)
注册日期:2017年04月05日
用户认证: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也包括在内)为平台注册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权利(如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的主张者,可提供权属证明后,经本平台审核后做出处理。
关于老客 | 服务条款 | 常见问题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2005-2025 laoke.com 京ICP备06019010号 京ICP证05048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214号  营业执照